欢迎来到Esball世博公司
狂飙为我从天落
栏目: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24-04-08 18:36:13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杜甫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与略长于他的李白并称为“李杜”。有着浓厚的浪漫主义欣赏偏好,相比于李白诗歌,他对杜甫的诗“不甚喜爱”,但又给予了很多客观公允的评价,不仅精研细读、反复引用,而且在自己的诗词创作中不断借鉴杜甫的创作精神和风格特征,将现实主义手法推向了一个新的艺术高峰。

  关于对杜甫诗歌的态度,很多著作几乎都提到了的几次谈线月,在延安约见何其芳、严文井等作家时,严文井问:“听说主席喜欢中国古典诗歌。您喜欢李白,还是杜甫?”答:“我喜欢李白。但李白有道士气。杜甫是站在小地主的立场,杜甫是哭哭啼啼的现实主义。”其二,1957年1月,在和诗人臧克家、袁水拍的一次谈话中,谈到杜甫时说:“杜甫的诗有好的,大多数并不怎么样。”毫不掩饰地表示他对杜甫的诗“不甚喜爱”。其三,1958年1月16日,在南宁会议上的讲话中说:“学点文学,光搞现实主义一面也不好,杜甫、白居易哭哭啼啼,我不愿看。”

  在上述讲话中,都对杜甫的诗表示“不甚喜爱”“不愿看”,甚至认为杜甫的诗“大多数并不怎么样”。事实上,对杜甫及其诗歌是十分尊重的。他从青少年时代起,一生阅读了大量杜甫诗作。曾经为管理图书的张贻玖在《和诗》一书中统计,圈划过约600首唐诗,除“三李”外,圈划过10首以上的有陶潜、杜甫、辛弃疾等24位诗人。毕桂发主编的《批阅古典诗词曲赋全编》(上册),收录了圈点过的杜甫作品达74首。有些作品,曾反复圈划过三四遍。虽然在某些特定语境下说对杜诗“不甚喜爱”,但他仍然大量阅读和赏析。1958年3月,成都会议期间,从杜甫草堂借阅各种版本的杜诗12部,共108本。他把这些杜诗的真本、善本归还杜甫草堂时,里面多了一些圈点痕迹。他还倡导选编了“唐宋人写的有关四川的一些诗和词”“明朝人写的有关四川的一些诗”,其中杜甫的诗有25首,用《诗词若干首》题名正式出版发行。

  杜甫草堂前有一副清代顾复初撰写的名联:“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对联词清句丽,格高调永,以答问形式称颂杜甫的伟大成就。上联中“异代不同时”,见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二)“萧条异代不同时”,下联中“有长留天地”,见杜甫《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诗卷长留天地间”。在参观草堂时,对此联赞赏说:“好,集杜句。”能一眼看出其中所集杜句,可见他对杜诗是多么熟悉。

  还手书不少杜诗。选入《手书古诗词选》的有《登高》《江南逢李龟年》《登岳阳楼》《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以及《秋兴八首》(之一)(之二)等。1964年,从南方视察回京,专列暂停岳阳。与省委书记张平化谈工作时,问及岳阳楼情况,忽生灵感,提笔书写《登岳阳楼》,诗后有“杜甫登岳阳楼诗一首”等字。据手书制作的雕屏现挂在岳阳楼的三楼。

  1965年6月20日,在上海接见著名文学史家刘大杰。问他是什么地方人,刘用不太重的湖南口音说:“巴陵人。”听了,立刻朗声吟诵:“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背诵完杜甫的《登岳阳楼》,便就此开始与刘大杰谈论古典文学。

  杜甫的许多名篇佳句,甚至一些并不著名的篇章,他常常能够脱口吟诵。晚年患有严重的眼疾,常让护士孟锦云给他念诗。有一次,小孟读杜甫《进艇》这首诗:“南京久客耕南亩,北望伤神坐北窗。昼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当小孟读到第五句时,不认识“蛱”字,卡住了。马上接下来,把后面四句一下子就背了出来:“俱飞蛱蝶元相逐,并蒂芙蓉本自双。茗饮蔗浆携所有,瓷罂无谢玉为缸。”这是杜甫一首不大出名的写景小诗,到迟暮之年仍能倒背如流,可见他对杜诗之精研熟读所下的功夫之深。

  1942年4月与何其芳、严文井等人谈到关于李白和杜甫的看法,是迄今所见对杜甫最早的评论。认为“杜甫是站在小地主的立场”,这是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深入研究分析了杜甫所处时代的阶级关系,杜甫的政治、经济地位及人生追求后,提出的关于杜甫的崭新论点,对于深入理解杜诗的进步性、人民性和阶级局限性具有指导意义。

  1949年12月,在出访苏联的火车上,和苏联汉学家尼·费德林谈论中国文学问题时,他怀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热情洋溢地对杜甫作了一番评论:“他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人民诗人。他的作品是中国后代人艺术欣赏的不朽文献。杜甫的诗,代表了中国人民天才的独特风格,也是给全人类留下的优秀文学遗产。”这是评价杜甫最完整、最全面的一次,而且使用了最高级的形容词汇,充分肯定了杜甫及其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以及对于中国人民和全人类的价值。这种高度评价是客观的,也是科学的。

  1958年3月7日,参观杜甫草堂,在杜诗版本展览室,他望着明、清及近世的各种杜诗版本说:“是政治诗。”这是对杜诗的一种独特评价。杜甫出身于中小官僚家庭,早期就怀抱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的政治理想。杜甫的多数作品产生于安史之乱以后,广泛而深刻地反映盛唐转衰时期的社会生活,具有无比广阔和深刻的人民性。“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宿江边阁》),这是贯穿在杜诗中的基调。连年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尽浩劫,在杜诗中有充分反映,例如《兵车行》《前出塞》《后出塞》《悲陈陶》《悲青坂》《岁晏行》以及“三吏”“三别”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种千古名句,蕴含着他对劳动人民的极大同情和对统治阶级的极端憎恨。正因为如此,杜诗具有不可忽视的政治意义,称其为“政治诗”是十分恰当的。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云:“知多偏好,人莫圆该。”意谓人的爱好多有所偏,不能全面看待问题。也不例外,他对待杜甫及其作品存在明显的个人倾向。他说杜甫诗歌“大多数并不怎么样”“不甚喜爱”,是从个人的艺术感受说的,表露了他的文学欣赏个性。这是相对于李白浪漫主义诗歌而言的,也就是他对杜诗的现实主义风格不太喜欢。至于他说“学点文学,光搞现实主义一面也不好,杜甫、白居易哭哭啼啼,我不愿看”之类的话,不能忽视当时“”的特定背景,一再批评党内对“左”倾冒进主义的。杜甫、白居易的诗都比较现实,与充满激情想象、高歌猛进的潮流并不十分吻合。是诗人,但他首先是一位政治家,他看待诗人及其作品时,往往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这不是对杜诗的价值评价问题,而是个人的艺术趣味和风格流派的偏好问题,不能由此就简单地推定贬低杜诗,更不能武断地认定“扬李抑杜”。

  对于杜甫的一些具体作品,也发表过一些见解独到的评点。《北征》是一首长达700字的叙事名篇,记叙了杜甫由凤翔至鄜州探亲的见闻和感受。很推崇这首诗,不止一次向人推荐。1965年6月,他和王海容谈话时说:“杜甫的《北征》你读过没有?这首诗读熟就行了,不一定要背下来。”同年7月21日,在写给陈毅谈论诗词的信中写道:“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所以比、兴两法是不能不用的。赋也可以用,如杜甫之《北征》,可谓‘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然其中亦有比、兴。”认为《北征》的赋、比、兴手法值得学习。《赠卫八处士》是杜甫的一首友情诗作,随其所感所触顺手写出,古朴自然,多用俗语,平易亲切。晚年曾多次要身边工作人员读给他听,听后自己还要再吟诵一遍。有一次,护士孟锦云读完之后,说:“全诗以口语写心中之事,毫无雕琢之工。”评价精当,也表露了对此诗的喜爱。

  杜甫的许多名篇警句,千百年来广泛流传,常常被人引用。对杜甫诗作精研熟读,了然于心,也乐于随时随处引用,借以抒发情怀,析事明理,既循原意,又出新意。早在长沙求学期间,游览南岳衡山,登上祝融峰,挥毫运思,在《讲堂录》中写道:“登祝融之峰,一览众山小,泛黄渤之海,启瞬江湖失。”此处引用杜甫《望岳》诗中的名句入文,展现登祝融峰所见美景,抒发登高远望的浩然之气,使文章更显文采飞扬。

  1923年冬,的亲密战友、湖南支部委员陈子博组织工人罢工。他决心铲除军阀赵恒惕,便孤胆一身,弹炸赵恒惕,可惜没有击中。赵恒惕命令全城搜捕,他因躲入粪池而中毒,不幸于1924年1月24日病逝,年仅32岁。十分悲痛,以杜甫《蜀相》诗句为挽联悼念他:“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939年12月21日,在延安庆祝斯大林六十诞辰的会上说:“今天开大会,庆祝斯大林同志的六十大寿。‘人生七十古来稀’,世间六十岁也是难得的。”他引用杜甫《曲江二首(其二)》中感慨生命有限的名句,表达对斯大林的良好祝愿。

  在抗战期间,进步人士张冲(字淮南)坚决赞成国共合作,共御外侮。1941年8月11日,他为抗日奔走积劳成疾而不幸病逝,年仅37岁。、董必武、等七人联名挽联:“大计赖支持,内联共,外联苏,奔走不辞劳,七载辛勤如一日;斯人独憔悴,始病热,继病疟,深沉竟莫起,数声哭泣已千秋。”此处用杜甫《梦李白二首》“斯人独憔悴”句,将张冲为民族命运而操劳致病的情态作了逼线日,在中央讨论即将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一文时,给大家念了杜甫《戏为六绝句》中的第二首诗:“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用以批判当时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全盘否定。准确地挖掘出了杜甫这首诗的深刻哲理内涵,将杜甫对古代文学问题的评点移用到对当代国际政治问题的评论,为现实斗争服务,十分精准地表达了对斯大林一生不能任意针砭的总体看法,的确是别出心裁,恰到好处。还曾在《读〈初唐四杰集·王勃楚州郝司户宅饯崔使君序〉批语》中引用了这几句诗,认为杜甫“是说得对的”,高度评价王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把杜甫诗当作有力证据,从而使批语显得充实而有力,且富于雄辩。

  1958年3月成都会议开始前,参观杜甫草堂,他吟诵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诵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时,风趣地说:“看来高级知识分子的住宿困难问题,是古已有之的。”随行人员一听都笑了起来。在吟诵中联系现实,巧妙地将话题转移到中国知识分子的住房问题,幽默风趣,见解新颖,引人深思。

  1972年,决定邀请尼克松访华,护士长吴旭君对邀请一个老手来会谈疑惑不解。要吴旭君背诵杜甫的《前出塞》,然后说道:“在保卫边疆,防止入侵之敌时,要挽强弓、用长箭。这是指武器在战争中的重要性,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这是民间流传的一句极为普通的话,杜甫看出了它的作用,收集起来写在诗中。这两句表达了一种辩证法的战术思想。我们要打开中美的僵局,不去找那些大头头,不找能解决问题的人去谈行吗?选择决策人中谁是对手这点很重要……把共和党这个最大的阻力挖掉,事情就好办了。非找尼克松不可。”

  对杜甫诗歌精研细品,在创作中能够将杜甫诗句中的用词信手拈来,放入自己的诗句,与整个诗句水融,形成一种新的意境。《五古·挽易昌陶》“放歌倚列嶂”中的“放歌”,取自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须纵酒”句。《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君行吾为发浩歌”中的“浩歌”,取自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浩歌弥激烈”句。《贺新郎·别友》“要似昆仑崩绝壁”一句,曾作“我自欲为江海客”,而其中的“江海客”取自杜甫《洗兵马》“张公一生江海客”。《沁园春·长沙》“恰同学少年”中的“同学少年”,出自杜甫《秋兴八首(之三)》“同学少年多不贱”;“指点江山”中的“指点”出自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二)》“舟人指点到今疑”。

  常将杜甫诗句拿来,加以变动改造,或套用其结构形式另造新句。《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狂飙为我从天落”句,点化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其一)》“悲风为我从天来”而成,仅换三字,便风雷激荡,悲壮高昂,展现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英雄气概。《忆秦娥·娄山关》“残阳如血”,化用杜甫《喜雨》“日色赤如血”句。巧手点化,把一种只可意会而难以言传的战争体验刻画得深邃幽远。《七律·和柳亚子先生》“落花时节读华章”,是对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落花时节又逢君”的易词点化,却一扫杜句的悲凉之气。《七律二首·送瘟神》“绿水青山枉自多”,化用杜甫《征夫》“千山空自多”句,突显出血吸虫病的严重危害。《七绝·为女民兵题照》“飒爽英姿五尺枪”,化用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中的“英姿飒爽来酣战”,把当代女民兵写得神采飞扬。

  有时还化用诗意,将杜甫某些诗句的意蕴融入自己诗作中。《七律·和周世钊同志》“域外鸡虫事可哀”,系化用杜甫《缚鸡行》的诗意:“小奴缚鸡向市卖,鸡被缚急相喧争。家中厌鸡食虫蚁,不知鸡卖还遭烹。虫鸡于人何厚薄?吾叱奴人解其缚。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鸡虫之争”喻指人世间为细微私利而钩心斗角。与同窗周世钊重逢,想起早年好友但最终分道扬镳的萧子升,他后来在国外攻击,对其嗤之以鼻。

  师承杜甫,并不局限于语汇或诗句的引用与化用,这些是看得见的影响,而无形的影响则更为深远。杜甫《解闷十二首》诗云:“陶冶性灵存底物,新诗改罢自长吟。”他的《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写道:“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从杜甫的创作精神中获益良多,诗词的绝大多数作品都经过多次修改。他不但自己反复修改,专门请郭沫若、臧克家等诗词大家润色,还虚心接受读者建议而认真修改。从作品标题、个别措辞、整个诗句,到篇章结构,乃至标点符号,他都一改再改。正因为有了杜甫那样一种严谨态度,才使得诗词用词精准、对仗工整、韵味十足,成为千古绝唱。

  尽管在1958年也说过“光搞现实主义一面也不好”这样的话,但浓烈的现实主义色彩又恰恰是诗词的一大特色。诗词既光大了以李白为代表的浪漫主义传统,也弘扬了以杜甫为标志的现实主义风格。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曾说:“以时事入诗,自杜少陵始。”此语虽未必尽当,但杜诗的确有极强的现实性而被誉为“诗史”。而诗词堪称“史诗”,形象反映了中国革命各个历史阶段重大历史事件,生动记录了的奋斗足迹和心路历程,是从中国革命曲折而豪迈的历史进程中升华、结晶出来的艺术瑰宝,具有宏大的历史意蕴和鲜明的时代色彩。以诗笔为史笔,真实再现了恢宏阔大的时代风云和社会画面,为诗词艺术的现实主义风格开拓了无比广阔的全新境界。